《湖南中医药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校(院)科技工作者 获奖感言集锦

   期次:第296期      

                                        /编者按/

    2016年12月,湖南省科技创新大会及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会议评选出了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相关科技奖项,我校(院)共有七位科技工作者获得荣誉。我校校长、(院)党委副书记秦裕辉教授当选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省委员会副主席。系列成绩喜人,大好形势骄人,有力彰显了中医药事业蒸蒸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日益攀升的社会影响力。本报摘发部分获奖感言,以期“他山之石”,继续开创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首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蒋益兰
终生的执着追求

   非常感谢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将“优秀科技工作者”这个荣誉给了我。在过去35年的工作生涯里,各位领导、同事给予了我悉心培养、热情关爱和大力支持,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由衷感谢!自1982年从湖南中医学院毕业,我从一名普通的基层临床医生逐渐进步成为一名临床、科研与教学兼备的医务工作者。一路走来,激励我一直向前的,始终是中医药学这一终生的执着追求。
    1、终身学习,执著追求。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必须终身学习。掌握学术动态,更新医学知识,了解科技前沿。中医药学不仅要挖掘继承,更要创新发展,需要我们中医人不忘初心,不懈努力,终身学习,执著追求。
    2、夯实基础,拓展知识。中医临床与基础科学研究,涵盖了中西医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等多学科领域,要求医学科研人员多学科合作交流,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3、潜心研究,探索真理。大千世界,诱惑良多,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在做好医疗临床工作的同时,要潜下心来搞科研,积累临床实践经验,并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探索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临床与基础实验去探索医学的奥妙,寻求客观的真理。
    4、淡薄名利,注重团队。科研工作洁净神圣,需要较高的思想境界。要克服急功近利、浮躁的心境。要淡薄名利,注重团队合作。要有大局意识、协作和服务意识。尊重团队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尽量做到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此次获评为首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个人实在是微不足道。荣誉属于大学、研究院及附属医院,功劳属于肿瘤研究所和肿瘤学科专科。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工作,扎根于医学临床、科研教学,继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附:蒋益兰,女,教授,我校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中医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在运用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等恶性肿瘤方面经验丰富,成为肿瘤学科学术带头人。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首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邓奕辉
学习 进取 创新

    2016年12月6日,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参加了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省代表大会,并从湖南省委副书记乌兰的手上接过了首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奖章和证书,我也很自豪地告诉她,我是从事中医工作的,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回到领奖台下,我认真聆听了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徐延豪和省委副书记乌兰的讲话,感受到了我党坚定不移地把创新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动力的决心,也看到了我省创新时代的到来,作为一名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休会期间,前来参加代表大会的大学校长秦裕辉等专门看望了我们几位获奖人员并表示了热烈祝贺。在这么一个省内院士云集,各行各业的精英齐聚的大会上受到如此隆重的颁奖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我倍感荣幸和振奋,同时更多的是压力。这些年来,学校为科技工作者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人才引进力度和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在实验条件建设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经费,学校的科技工作也收获多多,硕果不断。
    省委书记杜家毫在当天下午的湖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以全国科技“三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全面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为建设“五个强省”提供强大动力。从我个人来讲要更多地学习、不断进取、创新思路,为发展中医、弘扬中医,创新中西医结合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我校乘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的东风,抓住发展机遇,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强舆论支持,形成推进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邓奕辉,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分子病理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主任。湖南省卫生系统225人才工程骨干人才对象;2014年度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主持与参与科研课题20余项,主持17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5项、厅局级重点5项。个人主持完成的“糖尿病性脑梗死中医证治研究及系统评价”项目获2011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首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章薇
心存感恩,励精图治

    站在湖南省科协颁奖大会的主席台上,更多的是感动与感激。“心存感恩,励精图治”是我此刻最想说的话。
    首先,我非常感谢大学。是大学领导的高度重视,秦裕辉校长的亲切提携,科技部门的鼎力扶持,才有我们今天的收获。
    特别感谢湖南省针灸学会常小荣副会长的无私举荐和学会专家们的热情相帮,才让我们能够尽情发挥!常小荣教授作为学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对学会建设、学科发展具有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具有一种“淡泊名利”的气度、一种“志存高远”的追求和一种“甘为人梯”的境界,“激励团队、扶持后学”一直是她行事做人的原则和风格!荣誉与掌声应该归功于常教授和学会的队友们!

    还要感谢我的团队和学生们,因为有了你们的辛勤付出和积极奉献,我们的科研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在人生旅途中,获奖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荣誉只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助推器,是引领我们向下一个新高度进发的原动力。我们应正确看待奖励和荣誉,只有不断地努力,戒骄戒躁,看淡得失,不轻言放弃,以一颗平常心,踏实工作,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我虽然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新形势、新要求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奉行“学高为师、德优为范、身正为楷”的原则,进一步增强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使自己在医德医风上、学识学风上更好地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为人医表,做到敬业爱岗、严谨务实,保持旺盛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下一步的科研工作中,以此来回报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和期盼,报答一切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们!
    附:章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我校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针灸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擅长运用中药、针灸以及相关现代医学知识诊断、治疗本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主持研发了治疗痉挛瘫痪“张力平衡”针法,被国家中
管局确定为全国推广治法100项之一。先后主持并参与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20余项;获教育部、省厅级科研成果奖6项。

首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伍参荣
实实在在为中医药做点事

    从事医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至今已47年了,能获得“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心情非常激动。人们常说,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一名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教师,只有置身为挖掘祖国医药学宝库,为祖国医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才能蓬勃向上!宋·秦观《江城子》词:“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我非常自豪在人生的韶华之年,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这片沃土。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在充斥着太多利益和诱惑的今天,唯有坚守一份淡泊和清
贫,才能潜心攻关克难,勇攀科技高峰。有人给我们算过一笔账,一年365天,基本上是“五加二”、“白加黑”,天天泡在实验室,1年顶2年苦不苦?有人问我,你这么拼死拼活,究竟图的是什么?我知道一名党员教授在教育科研的生涯中应该做到: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三不图官,就想实实在在为国家中医药科研的进步做点事。盯着名利,科研之路注定走不远;盯着权力,科研大门早晚会对你关闭。搞科研的人必须心无杂念,远离功名,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上二、三十年,才可能有所成就。
    回想所走过的路,我的感受是:第一,不忘爱岗敬业。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奉献,是我们崇高的追求。“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是雷锋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科技工作者首先要拥有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打造出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团队。第二,不断更新知识。认识自己在教学、科研领域的不足,不断主动学习,研究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不断总结、提高是作为科研团队领跑者的灵魂;与同仁相互学习、集思广益、完美完成研究项目,是科研团队共同的梦想。
    附:伍参荣,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西医结合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首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者。兼任湖南省微生物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免疫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医学寄生虫学会常务理事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教育部和湖南省科技厅评审、江苏省科技厅评审、河北科技厅评审专家。

 

“科技创新系列科技精英(海外引进人才层次)”成绍武
一声感谢,一些感受,一点感悟,一句祝福

    非常感谢湖南省政府和省科技厅给予我科技创新系列海外引进人才层次的科技精英这一光荣称号,这不仅是对我前期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今后努力的一种激励与鼓舞。同时,我要感谢大学给予我施展才华的平台,感谢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是你们给了我机会才能有今天的成绩。
    我于1999年以专业成绩第一留任母校湖南中医药大学从事管理工作,但内心深处对于科研业务的向往从未停止。工作之余攻读母校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2005年考取中山大学全日制脱产博士,按期顺利毕业后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和明尼苏达大学药学院从事基础研究6年,致力于开发防治老年性痴呆的药物新靶点及药理机制研究。2014年,怀着对中医的坚守和对母校的感恩,我坚定了回国、回母校报效的决心。我从事阿尔茨海默病防治靶点和药理机制研究10余年,通过基因敲除等现代西医研究手段没能取得大的突破,也清醒意识到西医攻克该病的局限性,针对单一靶点的防治策略和措施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多靶点综合干预才是提高该病防治水平的重要策略。而中医药对该病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和特色,运用中医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有较长的历史,在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肯定的疗效,且中药作用的多途径性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变化的多样性具有针对性效应。因此,充分发挥我在中医和西医方面的优势,立足中医,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效治疗和药物研创提供新思路、新途径和新靶标,就是我回国从事科研的最终目标。
    经过多年的磨练,使我坚信:人需要自我挑战,并付诸实际行动,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和挖掘出自己更多的潜能。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也提振了中医药的信心。我们中医人应增强使命感,勇担中医药振兴发展重任,坚持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借助现代技术,使中医药取得新进展,增强其存在感,扩大影响力。同时希望我校借助此次科技创新大会的东风,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我校各类研发平台的优势;加大研发力度,争取更多国家、省市政府科研项目;深化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够转化;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不断激发我校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附:成绍武,男,博士,我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现任中西医结合心脑疾病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和参与美国政府资助课题多项,总经费100余万美元。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在J.Biol.Chem等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 篇,被20多个国家和研究机构引用180多次。多次被邀请到国际大会发言,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新靶点及创新药物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学术和科研成果获国际认可。2015年入选湖南省“青年百人计划”,2016年获“全国中医优秀青年”称号。

第十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刘密
讲奉献、有作为

   上台领奖的那一刻,心潮澎湃,感触多多,记之,与大家共享。
   一、青年教师要讲奉献。感恩学校培养了我,学科培育了我,导师成就了我。留校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学科秘书,始终怀抱感恩之心,为学科、专业建设尽我绵薄之力,具备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二、青年骨干要有作为。责任担当是青年骨干的基本素质,既要在本职岗位默默付出、勤勉敬业,也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得益于学校激励人才、稳定人才的策略,毕业五年来,我分别成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湖南省教育厅)、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对象(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培养对象(湖南省卫生厅)等教学、科研、医疗的人才计划资助。
   三、青年团队要追梦想。“中医梦”应该是所有中医青年的共同梦想,将中医梦融入中国梦,中医药的发展便能“上通下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中医立法,列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等,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此谓之“上通”;中医药真正进入家庭,防病治病,深入百姓日常生活,靠自身的中医健康素养提高身体素质,此谓之“下达”。
   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 做到“ 内和外达”。内和,中西医融合,共同构建医学体系,使百姓获益;外达,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推广中医,使世界各国人民都能了解中医,并得以受惠。作为湖南省针灸经络养生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核心成员,我每年开展科普宣讲30余场,并团结针灸推拿学院青年教师一道,获得2012—2013年度“湖南省青年文明号”,湖湘针推青年团队追逐中医梦,一直在路上!
    附:刘密,男,博士,副教授,针灸学硕士生导师。我校针灸推拿学院针灸学教研室主任,近五年主持科研课题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1项,参与国家973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部省级课题4项。作为主研人员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

第十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覃丽
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作为一名青年药理学工作者,我为自己可以从事科学研究这一神圣的职业感到幸福和满足。
   犹记得2000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我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读硕士研究生起,
跟随导师廖端芳教授开始了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廖老师将我领入了学无止境的科学研究殿堂。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是我毕生学习的楷模。
   2005年攻读博士学位,我有幸进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的实验室,踏入了肿瘤发病机制及抗肿瘤药物的研究领域。期间分别得到了曾木圣副院长和钱朝南副院长的悉心指导。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攻读博士第一年时,刚生完小孩不到3个月便将孩子留在外婆家,独身一人赴广州进入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除面临孩子、先生和我分居三地的残酷现实外,更具有挑战性的是研究方向从硕士的心血管领域一下转换到肿瘤领域,一切要从头学起,个中辛苦只有自知。我在开展博士课题研究的三年多里,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早上睁开眼就想着如何高效地开展一天的研究,从未在晚上12点前睡觉。每天与老鼠交流,与细胞耳语,感受过孤独和彷徨,经历过失败和否定,洒下了汗水和泪水,一切努力只为能有新的进展和发现。同学们笑言:“覃丽养细胞、养老鼠比养崽要尽心多了”。整整三年多的研究生活,除了课题研究上的收获,博士答辩的顺利通过,体重也下降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两位数。廖老师曾开玩笑说:“读博士对覃丽来说是最好的减肥方式了”。我想说,无论现实与梦想有多远,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梦想终会实现。
   为进一步深造,2012年,我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访学。留学期间,我不仅感受了美国一流大学的科研氛围,更是学习了美国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技术。
    自2014年加入湖南中医药大学这个大团队后,我越来越领悟到中医药这块宝藏的魅力。我深知,中医药药理研究,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会继续潜心钻研、攻坚克难,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科学的执着倾于心、践于行,用更优异的成绩回报这一份奖励和培养、支持我的湖南中医药大学。
    附:覃丽,女,博士后,留美归国人员,硕士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心脑血管、肿瘤、免疫调节药物的活性筛选与药效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1项和省厅级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多项。曾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和湖南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0693次访问,全刊已有350743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