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人的自信从哪里来

   期次:第293期   作者:肖卜文   
    俗话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习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有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最有理由自信,我们的自信又从哪里来呢?让我们先从三个故事里寻找线索。
    首先,我们看一个风靡网络的创业故事。故事发生在95年前的一艘小船上,当时13个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秘密组建了一个创业团队,在没有营业执照、办公场所、正式员工的情况下,他们拿着马克思的商业计划书,得到了前苏联的天使投资,在遵义选出了自己的天才CEO,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之后,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上市,目前市值突破10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这个被网民称之为“史上最励志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中国共产党。有这样伟大的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怎能不自信?!
    下面,我们看一本书的故事。这本书虽出版于149年前,但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发现了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它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这个规律,就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因此,这本书在西方一直没摆脱被敌视和诋毁的境遇。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这本书火了,不仅销量呈3倍、4倍式增长,还吸引了例如法国总统、德国财长、英国大主教等一大批粉丝。它就是《资本论》。也就是《资本论》热销的前几年,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举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高居榜首。悠悠千载,茫茫书海,代代英豪,为什么《资本论》会在西方热销,为什么马克思能够独占鳌头?用习总书记的话说,因为“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牢牢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而我们党自成立之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有这样伟大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怎能不自信?!
    再下来,让我们看一粒种子的故事。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长文,认为中国不仅养不活自己,还会成为世界负担。但早在1960年,一位刚而立之年的农校教员,在偏远的湘西地区开始了他改变人类命运的杂交水稻研究。他就是袁隆平。袁隆平成功了,他的“禾下乘凉梦”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中国有13亿多人口,袁隆平只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一份子。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我们怎能不自信?!
    是的!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事实胜于雄辩,仅经济成就而言,从2005年开始,我国经济总量连超法、英、德、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用不长的时间实现这样的发展奇迹,自信不请自来,自信就在这里。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在这里,让我们把镜头反转到8 2年前。这一年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这一年鲁迅以一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杂文发出了中国人的自信力正被他信力、自欺力所取代的警示和呐喊。今天,鲁迅笔下的“他信力”早已消失在九霄云外。实现从“他信力”到“最有理由自信”的时空转变,我们为什么能?秘密在哪里?理由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党不忘初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和人民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追梦路上,我们的自信根本上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我们的自信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坚定这“四个自信”。
    前不久,习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着重强调了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他三个自信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大家一定要深化对这个重大判断的认识,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因为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正是植根于中国特定的文化土壤,我们的文化自信一旦树立起来,将会是一股强大而持久的生长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更加根深叶茂。
    最后,我想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让自信内化在我们心中!因为,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正是我们的中国。我们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我们有信心,中国就会更灿烂!
   (本文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肖卜文全省“好声音讲坛——三新进基层”微宣讲讲稿)

湖南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485次访问,全刊已有350736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