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为“非遗进校园”点赞

   期次:第289期   作者:林宗善   查看:51   
    2016年5月,我校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开展“湖南省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并邀请正在申报湖南省第四批非遗项目的郴州陈氏蜂疗进行学术研讨和讲座。于我之见,我们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这一活动点赞!当代非遗传承,不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敝履自珍、墨守成规,而应当广收弟子、系统研究、产业延伸、服务社会。
    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仅仅封存在博物馆里,而是必须在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和交流中不断传承壮大。因此,对于非遗之传承过程,人的传承尤为重要。凡事不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非遗传承尤为如此。试想,若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在家族内授、单一传承,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那么这份知识技术便只能在少部分人之间传播,这与把茁壮生长的树苗根系尽毁,只余一脉何异?这与清朝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何异?这从长远来看,必是自取灭亡的做法。想当年,儒教兴盛,文士皆儒,天下出现了多少学士智者?可谓百花齐放,绚丽多姿。然而,大清政权墨守陈规、敝履自珍,最终沦为列强的爪牙走狗,大中华亦被瓜分殆尽,可悲可叹!同理,非遗传承不可悲剧重演。
    朱熹有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要有源,咏梅要有雪,画龙要有睛,而非遗传承的源、雪、睛,就在于广收弟子、系统研究、产业延伸、服务社会。只有广收弟子、招贤纳士,方能使非遗项目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而不是成为毛泽东主席所言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之物。只有广收弟子、招贤纳士,方可系统研究,毕竟“人力有时穷”,而“十根筷子坚如铁”。当我们坐而论道,曲觞赋水,方可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才不会使优秀的非遗昙花一现,而后被历史的黄沙掩埋。当我们能够把非遗项目进行产业延伸、服务社会,形成良性的循环,则必能够把非遗项目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甚至做大做强,使之大放异彩。所以,我们要为我校率先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并邀请陈氏蜂疗进行学术研讨和讲座之盛举点赞,此实乃有识之举,大幸之举,可歌可泣之举!
    点赞之余,吾辈更应谨记,当代非遗传承不可闭门造车,而应广收弟子、发扬光大。
    (本文获2016我校“非遗进校园”暨第五届“知新”读者节博雅命题作文大赛一等奖)

湖南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195次访问,全刊已有351314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