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努力发掘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

——访省政协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黄惠勇
   期次:第284期   作者:湘声报 文明   查看:15   

    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摘取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本土开展科学研究的成果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
    在省政协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黄惠勇看来,屠呦呦获诺奖,为中医药打了一个大大的免费广告,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医药,也为传统中医药进一步发扬光大、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
    在诺奖颁奖典礼上演讲时,屠呦呦说到,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对于这一点,作为一名在中医药领域颇有造诣的专家学者,黄惠勇感同身受。
    省两会前夕,黄惠勇在接受湘声报记者专访时,围绕结合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努力建设中医药强省;加快中医药高等院校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中医药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共同推动我省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等侃侃而谈,发表了很多远见卓识,对中医药工作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充满了信心。


    乘势而为
    发展中医药产业正当其时
    201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是优秀的文化资源,是重要的生态资源。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从战略和全局高度,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树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这些都为新时期中医药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黄惠勇说。
    2014年,全国中医医院诊疗人次达5.3亿,门诊次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分别比综合性医院低12%和24%。中医药为探索医改的“中国式解决办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医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较高的收益,放大了医改惠民的效果。黄惠勇认为,“在推进深化医改过程中,一个集医疗、中药、养生、保健、中医药旅游等在内的多元化、综合性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正在形成。”
    黄惠勇介绍,湖南省中药药材种类有2384种,占全国的18.7%;药材总蕴藏量达1200余万吨,居全国前列;全国361个重点中药材品种中,湖南拥有241个,居全国第2位。湖南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国家脱贫攻坚计划为引领,以武陵山片区和罗霄山片区为重点,以道地药材和地理标志认定为依据,重点培育9个“湘九味”标志性品牌药材;加快白术、金银花、茯苓等一批湖南道地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支持中药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努力形成规模化效应。
    中医药产业链条长,贯穿药材种植、药品研发、器械制造、健康服务等一、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开展创业空间广,拉动消费作用大,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因此,黄惠勇建议,省委、省政府要抓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医疗保障政策、药品集中采购、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湖南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努力将湖南这个中医药大省建设成中医药强省。
    发挥优势
    为社会培养更多中医药人才
    作为湖南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和医药学相关类人才的高等院校,历史悠久的湖南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研究院,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研、特色诊疗、西药研发等多个方面具有不可多得的独特优势。
    湖南中医药大学办学81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7万多名中医药专业人才,其中有“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欧阳恒为代表的大批德艺双馨的先进人物,有“国医大师”刘祖贻、孙光荣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医名师。
    黄惠勇介绍,近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研究院坚持“质量办学、特色办学、开放办学”的理念,坚持“立足湖南,服务湖南”的定位,坚持“一个奋斗目标、二位一体建设、三个办学理念、四项主体工作、五大系统工程”的战略规划,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为实现大学、研究院全面发展的第二次跨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郭开朗、林武、李友志、杨维刚等时任省领导多次来校(院)检查指导工作,并对校(院)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目前,大学、研究院共有四大院区,总占地面积1400余亩。下设17个学院(部)、16个研究中心(所),5个校办(产)企业,3所直属附属医院,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700余人,留学生近400人,办学规模居全国同类院校前三。
    大学已逐步建立起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完整教育体系。现开设了24个本科专业,分属于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等5个学科门类,健全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专科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具备了全日制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国际教育等办学体系,形成了以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近5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2%以上,连续5年就业率居全省前三。
    “科研成果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等方面活动的劳动成果,是评价高校教育、科研、产业业绩的重要依据。” 黄惠勇介绍,近年来,大学、研究院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2项,其中“中药超微粉体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中药新药、保健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领域研究成绩突出,到目前为止,开发中药新药近120个,科技成果转让61项,科技开发和新药转让费近2亿元。
    大学、研究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学研结合,不断探索产学研结合模式。湖南国华制药有限公司作为研究院的下属企业,利用大学、研究院雄厚的科研实力、医疗资源和良好的销售渠道,努力开发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既满足了市场需要,也为大学、研究院提供了更好的科研、教学基地。
    大学、研究院还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及技术优势,加大服务地方经济的力度,推动中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中药材种植、中药提取、饮片加工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先后与怀化、张家界、株洲、湘西州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特色,整合优势,推进地方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共建立了50多个中药GAP基地,种植面积达170万亩,为地方政府年增产值17亿元。其中,龙山百合基地目前已发展至10多万亩,年产值11亿元。
    走出国门
    对外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
    2015年11月初,德国丁克尔斯比尔市市长海尔默率团访问湖南中医药大学,磋商在德联合开设海外医院等事宜。
    据了解,丁克尔斯比尔市海外医院中医诊室2016年建成后,将成为湖南在欧洲建设的首家海外医院。医院将运用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相结合的疗法,解决当地民众治疗养生难题,以实践促进中德在医术、科研和教学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与德国丁克尔斯比尔市的合作,仅是湖南中医药大学近年来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个缩影。
    ——2013年,我省首个境外合作办学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合作开展中医学专业本科境外办学成功获批;
    ——2014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与韩国圆光大学合作,在韩国开办了第一所研究型孔子学院,依托圆光大学在韩国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的优势,推广中国语言和中医药文化;
    ——欧盟框架计划中国健康领域国内首个联络点成功落户湖南中医药大学,建立了“中—卢(卢森堡)中医药合作研究中心”;
    ——与加拿大中央学院、香港大学等20多所境外院校开展了实质性的教学和科研合作;

    黄惠勇认为,越来越频繁的对外开放合作,为汉文化及中医药学远播海外搭建了一座新的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国外中医中心形成示范效应,扩大了湖南中医药在全球的影响力,实现了互利共赢。
    在中医药走出国门的同时,中国传统中医药学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取经”。而中医药大省湖南,更是外国留学生研习中医药的首选之地。美国、韩国、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均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研习中医。
    黄惠勇介绍,近年来,学校办学积极向境外拓展,在籍境外学生人数每年增加20%,境外留学生学历教育在湖南省属高校名列第一位,学生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黄惠勇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将立足湖南,发展中医药科技产业,坚持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道路!

湖南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599次访问,全刊已有3513408次访问